国家数据局详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径
2024-7-3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潜在价值大、发展变化新。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在近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围绕如何更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进行了全面介绍,明确了多项关键举措。
释放数据活力,探索开发利用新路径
数据既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资源。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数据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既要从数字化转型中积累数据资源,又要以数据开发利用深化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介绍,国务院已发布多批共享责任清单,支持便民服务;同时,全国已有226个地方建立了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有效数据集超34万个。在授权运营方面,国家数据局正积极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明确合规政策和管理要求。
张望强调,支持和配合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围绕部省协同、政企合作,联合相关部门、地区和经营主体开展伙伴行动。
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软”“硬”兼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但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东数西算”工程尚处于建设初期,算力供需匹配机制不健全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需“软”“硬”兼施,既要加强平台、系统等硬件建设,也要完善标准规范、体制机制等软件设计。
为此,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司长杜巍表示,国家数据局正在组织编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明确建设方向,推动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同时,将聚焦数据流通利用环节,部署多项技术路线试点,支持地方城市先行先试,以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进步。刘烈宏形象地比喻道,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建设,就像为数据流通打造“冷链”。
加大政策供给,强化制度保障
鉴于数据自身特性的复杂性及流通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传统治理模式和手段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负责人栾婕表示,未来将在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方面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广泛征集数据产权领域问题,细化相关权利;二是构建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发挥价格形成机制作用;三是对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以试点形式探索推进;四是探索新型安全治理机制,确保数据安全贯穿全生命周期。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补齐数据要素协同治理制度短板,有利于支撑构建符合数字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治理机制,助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来源:国新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21世纪经济报道、《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