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新质生产力赋能政务服务能力提升

2024-3-13

在今年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基石,科技创新成为其核心驱动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新质生产力在多个领域展现了赋能作用。如在交通管理方面,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了交通信号的智能调度和车辆的精准管理,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在环境保护方面,物联网技术助力实时监测和预警环境质量,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公共安全领域,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增强了安全防范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维平指出,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有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大力推进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建设,保障社会安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社会文明的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城市治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和理念引领,更推动了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政务服务创新成为关键,需要借助新质生产力的力量,完善在线协作、跨区域跨部门协同、线上线下协同、多元主体协作等机制,整合数字资源,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政务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

此外,还需加强对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架构的研发力度,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兴技术与政务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科学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偏远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优化政务云存储服务能力。同时,培养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引入复合型人才,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

新质生产力作为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赋能因素和重要抓手,正推动政务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还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政府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来源:人民网、每日甘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