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 Cases

北京市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

2014-12-19

一、项目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当前,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同时,注重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的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要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管理电子化和信息化,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促进政务公开和社会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办发[2002]17号文指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建设;中办发[2004]34号文特别强调:“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地方法人库建设进展顺利。《我国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方案》确定“建设以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国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其他部门在此基础上,根据统一规划和实际需要,建设相应的业务数据库。实施主体:由质检总局牵头,工商总局、国税总局、民政部、中编办、统计局等部门参加。”2004年底,《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一期工程项目意见书》编写完成。

二、项目成果

该项目自2008年11月通过初步验收以来,运行稳定,工作正常。北京市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内容为:依托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整合现有资源,在制定和完善法人信息交换标准、业务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建设“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业务管理系统”、“一个核心信息数据库和四个扩展信息数据库”、“二个核心信息镜像库”,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安全系统和运行保障系统。建设建成后,以完成各类法人审批单位的法人信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的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北京市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法人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更新、交换、服务为一体的规范化的北京市法人基础信息库运行、管理、共享体系,为北京市相关部门的业务应用、跨部门业务应用和宏观决策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与服务。

项目采用SOA技术架构,使用服务构件的方式进行开发,通过业务构件的重用与组合,使得该系统具有很强的业务扩展性,同时,项目整合了包括市工商局、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质监局等构构的与基础法人相关的历史数据及增量数据,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截至2010年4月底,系统共采集并共享了87万家法人单位的信息,其中正常的法人单位50万家,注吊销的法人37万家。